白芨作為中藥被使用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本草綱目》記載,白及具有“入肺止血,生肌治瘡”的作用。實際上,白及的作用十分廣泛,臨床運用也療效頗佳。只要用到妙處,自然是藥到病除。
關于白及的作用,還有個故事。古代有個俠客,常常因劫富濟貧而被捕入獄。每次入獄,別的犯人都被獄卒的棍棒打得口吐鮮血,氣息奄奄,而他往往在很短時間就能恢復。有一次,他為了救一位獄友,公布了自己的秘密。原來,每次他被打之后,都偷偷地吞服自己配制的跌打傷藥。而這種傷藥,能迅速地治愈內在的吐血或外在的棒瘡。
后來,俠客死前,將秘方公諸于世,原來就是單味的白及研粉,以糯米湯送服,可以治療咳血或吐血,也能外用愈合傷口。這就是《醫方集解》中“獨圣散”的由來,書中解釋說,白及“此手太陰藥也。人之五臟,惟肺葉壞爛者可以復生。白及苦辛收澀,得秋金之令,能補肺止血,故治肺損紅痰。又能蝕敗疽死肌,為去腐生新之圣藥?!笔廊顺T嵅≡S多中藥方子沒有經過小白鼠的毒理藥理實驗,其實,很多年以前,古人早就在以自己的身體,為我們后人當了小白鼠。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載有此藥,不過名稱“甘根”,在稍后的《吳普本草》中又稱“白根”,到了《名醫別錄》中,此藥又稱“白給”。此處的給發Ji音,已與現在的發音一致了。白芨的正名到《證治準繩》中才正式出現??梢?,白及作為藥用,已愈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