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滇重樓的特性
滇重樓,別名獨角蓮,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棕褐色,橫走而肥厚,直徑可達5厘米,表面粗糙具節,節上生纖維狀須根,常帶紫紅色,基部有1~3片膜質葉鞘抱莖。葉5~11枚,綠色,輪生,為倒卵狀長圓形或倒披針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全緣,常具一對明顯的基出脈,葉柄長0-50px?;斏谌~輪中央,兩性,花梗伸長,花被兩輪,外輪被片4~6,綠色,卵形或披針形,內輪花被片與外輪花被片同數,線形或絲狀,黃綠色,上部常擴大為寬2-5mm的狹匙形。雄蕊2~4輪,8~12枚,花藥長5~10mm,藥隔較明顯,長1~2mm。子房近球形,綠色,具棱或翅,1室?;ㄖ仙?,增厚,常角盤狀?;ㄖ仙?,花時直立,果期外卷。果近球形,綠色,不規則開裂。種子多數,卵球形,有鮮紅的外種皮?;ㄆ?~7月,果10~11月開裂。
滇重樓有“宜蔭畏曬,喜濕忌燥”的習性,喜濕潤、蔭蔽的環境,在地勢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含腐殖質多、有機質含量較高的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良好。滇重樓生長過程中,要求較高的空氣濕度和遮蔽度。適宜生長在海拔為1600~3100m的地區,年平均氣溫為12~13℃,無霜期270天以上。年降雨量850~1200mm,降雨量集中在6~9月間,空氣濕度在75%以上,土壤夜潮,能滿足滇重樓生長發育對土壤含水量的需求。在種植滇重樓時,建造的蔭棚遮蔭度在60%-70%之間,散射光能有效促進滇重樓的生長。
二、滇重樓藥用價值
1、滇重樓以根莖入藥,呈結節狀扁圓柱形,略彎曲,外皮脫落處呈白色,密具層狀凸起的粗環紋,一面結節明顯,結節上具橢圓形凹陷莖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須根或疣狀須根痕。頂端具鱗葉和莖的殘基。質堅實,斷面平坦,白色至淺棕色,粉性或角質。氣微,味微苦、麻。
2、通過對滇重樓植物的化學成分分析,已從中分離鑒定了50余種化合物,主要有脂肪酸酯、甾醇及其甙、黃酮甙、C27甾體皂甙、C21孕甾烷甙、β-蛻皮激素及多糖,其中甾體皂甙44種,占總化合物的80%以上,甾體皂甙元為螺甾烷醇類、異螺甾烷醇類、味甾烷醇類以及變形螺甾類,均有很強的生理和藥理活性?,F代藥理研究重樓有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之功效,用于癰腫、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打傷痛、驚風抽搐等癥。祛痰和抑菌、鎮靜鎮痛、抗早孕殺滅精子、抗細胞毒等作用,臨床用于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神經性皮炎、外科炎癥以及腫瘤等,具有顯著的療效。
三、對土壤及養分的要求
種植滇重樓對土壤的要求較嚴格,要求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的中性砂質土壤,且地勢要平坦,有自然灌溉條件、排水方便,避免雨季積水,減少病害發生。在經常翻用、有機質含量或速效肥力較高的壤土中,土壤透氣和保肥性好,滇重樓生長良好,可獲得較高的產量。土壤板結、貧瘠的黏性土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都不利于滇重樓的生長,不宜用來種植滇重樓。另外鎂、鋅、鉬、鈣等微量元素對滇重樓生長很重要,土壤中如果缺少這些元素,可進行人工葉面噴施。對養分的要求較高,既不能干旱,又不能受澇,要求種植區,降雨量集中在6~9月間,空氣濕度在75%以上。在種植滇重樓時,建造的蔭棚遮陰度應在60%~70%之間,散射光能有效促進滇重樓的生長。
四、氣候的要求
滇重樓喜溫、濕,耐陰,懼霜凍和陽光直射。在生長過程中,需要較高的空氣濕度和蔭蔽度。在降雨量集中的地區生長良好,尤喜河邊、溝邊和背陰山坡地。氣候指標為:海拔在1600~3100米;年平均氣溫為10~15C,無霜期240天以上;年降雨量在850~ 12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