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精作為藥食兩用產品,其產業發展的源頭在黃精的資源層面。我國野生黃精資源豐富,但經過多年采挖,極易采挖的野生黃精資源基本枯竭,農戶進一步采挖的積極性只有在黃精價格瘋狂攀升的情況下才會誘發,故此,人工種植黃精將是原料黃精的主要來源。
面對黃精資源短缺的現狀,黃精種植產業的發展已經引起了黃精加工企業、地方政府的注意,在政府引領、政策扶持、獎補刺激、市場推動等多重作用推動下,黃精人工種植自2015年以來發展逐步加快,2018年以來,湖南、安徽兩省的黃精種植產業快速發展,但囿于黃精種苗、種植技術、生長周期、農戶種植熱情等瓶頸,黃精種植面積不會迅速擴大,產量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而食品黃精加工對黃精的需求自2018年以來的快速攀升導致黃精資源的短缺正在進一步加劇。
1.市場規模
黃精種植的市場可以簡單地分成鮮貨黃精市場、種莖市場、統貨市場三個方面。根據統計,2019年鮮貨黃精的市場規模(10000噸)15億元,種莖市場(1900噸)規模7.5億元,統貨市場(干品600噸)規模4.5億元,總計黃精種植業2019年的市場規模約為27億元。
2.黃精種植產業的現狀
黃精人工種植起步比較晚,在2016年之前,黃精還是中國三十大緊缺藥材之一(虎骨,天然牛黃,天然麝香,熊系列,穿山甲,羚羊角,白花蛇,烏騷蛇,狗寶,蛇膽,重樓,貓爪草,野天麻,藏紅花,雪蓮,石菖蒲,巴戟,拳參,黃精,升麻,冬蟲夏草,羊兜子,野靈芝,龍骨,朱砂),市場上所流通的貨源,基本上來自于野生黃精。
由于野生黃精資源急劇減少,需求量不斷上升,黃精價格自2014年以來不斷上漲。2015年以來,逐漸有企業和農戶有意識地發展黃精的人工種植,人工種植主要集中在浙江衢州、麗水;山東泰安;安徽池州、宣城、六安;湖南株洲、新化、安化、華容、新晃;云南昭通和貴州黔東南一帶,這6省的種植面積占全國黃精人工種植面積的90%以上。在市場的推動下,山東泰安、湖南新化、安化和安徽池州、貴州銅仁等地政府紛紛組織召開黃精產業推進會,推動了黃精種植業的發展。
由于黃精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高,例如土質、遮陰、水資源等,家種成本相對較高、生長周期長、畝產較低、種植過程繁瑣、管理困難和鮮種難以采購等原因,黃精種植迅速且大面積推廣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黃精不會像家種白芨那樣瘋狂擴種。
昆明英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中藥材種植產業化發展10余年,一直從事道地中藥材種植,野生瀕危中藥材品種保護、種苗繁育、規范化種植推廣等。至今,在云南省擁有自營基地3420畝,帶動發展8360畝。其中:昆明擁有220余畝育苗、馴化、示范基地;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擁有2100余畝種植基地;楚雄州大姚縣擁有230余畝種植基地;曲靖市師宗縣擁有1200余畝種植基地;帶動發展分布在師宗縣、宜良縣、瀘西縣、華寧縣、石屏縣、新平縣、鎮沅縣、瀾滄縣等區域。
英武農業技術團隊在長期的育種、馴化和人工種植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經驗,探索出了良種選育、野生藥材馴化、中藥材直播栽培、合理施肥、科學用藥、專業初加工等關鍵技術。供應優良的黃精、白芨、金銀花等藥材種苗同時提供售后田間技術管理經驗,為中藥材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