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精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喜歡生于土壤肥沃、表層水分充足、蔭蔽且上層透光性充足的林緣、灌叢、草叢或林下開闊地帶。在土壤黏重或者過于干旱以及貧瘠的地塊不宜種植黃精。黃精適宜生長的海拔為800~2800米,具有喜陰、怕旱、耐寒的特性。
黃精種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后分化形成極小的的初生根莖,初生根莖在地下生長周期長。次年春季初生根莖在前1年已分化的葉原基繼續分化,并形成單葉幼苗,幼苗能在田間越冬。
由于黃精種子繁殖生長周期比較長,黃精多用根莖繁殖,一般于晚秋或早春栽植,春季4月底出苗,5月中旬前后現蕾,5月下旬開花,6月上旬開始結果,8月果熟,9月地上植株枯萎。出苗時,頂芽向上生長形成地上植株,并陸續現蕾、開花、結實。同時,在老根莖先端及兩側形成新的頂芽和側芽,并不斷伸長形成新的根莖段。
秋季地上莖葉枯萎,老莖倒落留下莖痕如雞眼狀。3年后即形成一個由多節連接而成的頭大尾小的根莖團。以后各年以同樣方式生長,生長年限越長,根莖體系越龐大,根莖直徑越粗。
以上就是昆明英武農業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黃精種植環境的相關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