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精具有補氣益陰、健脾、潤肺、益腎功效,為藥食兩用品種。目前仍然以野生和家種應市,部分貨源由印度和越南進口。黃精藥食同源的功效廣為人知,七蒸七曬、九蒸九曬兩種加工方法以及黃精燉雞、黃精燉排骨等藥膳、七制或九制后直接食用等方法流傳至今。
市場上的商品品種有滇黃精、姜型黃精和雞頭黃精,姜形黃精不可生吃,否則辣口澀喉,需蒸曬炮制,經過炮制的姜型黃精多糖高、品質好;野生雞頭黃精,清洗后可以生吃,味道脆甜,炮制后的雞頭黃精不易達標。
由于多花黃精繁殖系數高、個頭大,比雞頭黃精更容易出產量,所以種植黃精主要以姜形多花黃精為主,同時如果種植時間長,黃精多糖的含量更高,所以大家都愿意種滿4-5年,以獲得較高產量和質量。
目前,全國黃精種植發展較快,黃精野生變家種的首高峰是2015年和2016年,主要以農戶個人種植為主,第二波高峰是2019年和2020年。接下來英武農業小編就給大家一一講解黃精種植的5個特點。
1、黃精種植發展——快
2015年以前,黃精知之者甚少,黃精種植就更少,2015年之前的黃精基本來源于野生。到2020年末,黃精種植已經遍布全國。從黑龍江到廣西;從浙江到四川,媒體公開報道開展黃精種植的省份就有16個已經省級行政區域,其中浙江、云南、貴州、湖南、江西、安徽、廣西、四川、湖北的種植面積均達到萬畝以上。
其原因還是在于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一是中醫藥文化進一步夯實,黃精入藥的需求量進一步擴大,據業內人士估計,每年僅用于藥品原料的黃精需求量已經達到3000-4000噸;其二,黃精食品加工在2018年后高速發展,全國年加工500噸黃精的食品企業在16個省級行政區域均有分布。食品黃精的需求量已經達到16000噸的規模;其三,保健品、輔料添加劑的需求正在逐步提升。
2、黃精種植投入——大
黃精種植投入較大,以安徽池州為例,種植3年,種植投入在11300元左右。種莖單價大約20元/公斤,一畝地需投入300公斤左右,種莖投入大約要6000元,是主要支出成本;除草、施肥投入在1000元;人工種植、采收大約3000元;租地費用大約要300元;采收后的生產加工費用約1000元。
3、黃精豐產要求——高
黃精繁殖方式有根狀莖繁殖和種子繁殖兩種,當前的家種仍然是以根狀莖繁殖較多,一般在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后,選2-3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根莖,選取先端幼嫩部分段,截成數節,每段有3-4節種植。
黃精種植目前有林下種植和大田種植兩種方式,林下種植受制與森林郁閉度、種植密度等條件影響,3年后鮮黃精畝產量不超過1000斤,只有大田種植才有可能達到豐產的目的。但是黃精豐產要求很高:
其一,對土質的要求。黃精具有喜陰、怕干旱的特性,適宜生長在在濕潤蔭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和保水性能較好的土壤中。所以種植地要選擇土層疏松的土質。土壤疏松,黃精長新芽、出苗就會快。
其二、對水的要求。給黃精創造陰濕的環境很重要,特別是“濕”的環境。這里所說的“濕”并不是把黃精種植在“水”里,種植地要保持濕度在30%至70%。黃精怕濕度過大,長期濕度大于75%,黃精會死苗,甚至會爛根莖。
其三,對陰的要求。黃精是喜陰怕干作物,大田種植種植地盡量必須人工創造“遮陰”的環境,比如搭建“遮陽網”。
其四,對肥的要求。黃精是喜肥藥材,充足的肥性是高產的必要條件。底肥或追肥必須要施足腐熟發酵完全的農家有機肥。農家有機肥肥性長,如果量足,肥性可以在土壤中保持一兩年甚至更久,農家有機肥肥性更全面,基本上具備黃精所需的所有元素。
第五,精細管理的要求。
(1)施肥管理
施過農家有機肥后一定要在肥料的上面蓋一層土,這樣的目的至少有三個:減少肥性經過風吹雨淋而流失;黃精生長的土層更深厚,更有利于其塊莖的分裂生長;更能保持土壤的疏松度。
(2)除草和病蟲害管理
當然,要想黃精達到高產,除做好以上的管理外,還要做到Z起碼的除草及病蟲害管理。除草個人建議還是人工除草,盡量少用或不用除草劑,用了除草劑,黃精內一定會含“有害物質”及“農殘”,試想想,假如你用的中藥中含有“有害物質”及“農殘”,那時多么讓人擔憂的事情。
黃精整個生長過程中,如果肥水管理得當,病蟲害非常的少的。其生長環境下比較容易出現的首先就是根腐病了,這個多因為日常種植的澆水過度引起,在這里我提醒種植戶一句,澆水還是要根據實際的土壤濕潤程度來,不一定按照規定來澆水。
其表現為植株有枯萎的趨勢,根部有黑腐的情況,可以使用“甲霜.惡霉靈”和“甲基硫菌靈”再加一些葉面肥一起來進行防治。另外就是導致葉片出現異常的“葉斑病”,可以用代森鋅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如果是蠐螬這種病害的話則可以使用“毒死蜱”進行防治。
4、黃精種植效益——好
每畝豐產時,單產鮮貨2000-2500公斤,2020年鮮貨售價在18元/公斤。按黃精根莖折干率為4-5:1,則畝產干貨約400公斤左右。若自產自銷,按統貨的市價75元計算,毛收入30000左右,除去各類成本,年均種植實際收益約6000元,產地大戶種植積極性高。
5、黃精價格走勢——穩
黃精2010年市場行情上漲,價格走勢一直是穩中有升。2010年至5月邁過20元的門檻。一邊是隨著用工錢的上升而上升,一邊是資源的減少,其價格不斷上升。由之前的不足20元升至26-27元;
2011年漲至35元之后產新量增,價回落,低到26元;2012年行情穩中有少許反彈,但庫存也有所積累;
2013年產新量下降,庫存被消耗,行情又強勁回升,上半年價升至33-35元,下半年再漲至45-48元;
2014年首季度市場貨源顯缺,在商家的持續關注之下,行情繼續有利好表現,市價攀升至55元左右,第二季度開始產新之后,高價刺激了產區藥農的采挖積極性,產新量大增,導致行情下滑。
自2014年后,其價格基本,在45-50元之間,2016-2017年行情基本穩中上升狀態。
2019年達到高點70元后站穩。2021年Z近市場行情來看,統貨價格穩定在75元左右,質量好的達到85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