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醫藥擁有五大資源優勢(衛生資源、經濟資源、科技資源、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對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是脫貧致富、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奮斗歷程中的先鋒。
衛生資源的利用:發揮中醫藥“驗便廉”優勢
中醫藥產業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經濟條件困難的人口往往會因為看病難、看病貴對醫院望而卻步。對比西醫,中醫藥的治療成本相對較低,看病方法也更簡單,除了必要的檢查外,有經驗的中醫生通過“望、聞、問、切”就可以診斷病因病機。因此通過發揚中醫藥產業,能一定程度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并且,中醫“治未病”理念,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對疾病的預防和病后的康復都有非常積極作用。
經濟資源的利用:產業帶動經濟增長
中醫藥的發展離不開鄉村,這與中醫藥產業鏈有關。以中藥材產業為例,產業鏈上游——中草藥種植集中在鄉村地區。中藥材是中醫藥事業的基石,道地藥材基地是保證中醫藥療效的關鍵,也是提升優質藥材生產能力和中藥材產業質量效益的重要保障。道地中藥材產業成為生態產業、富民產業,也成為鄉村產業振興重要支撐。2017年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陸續出臺了中藥產業扶貧的相關政策舉措,為中藥材產業扶貧做出了具體引導。在脫貧致富過程中,各地廣泛采取“基層黨組織+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種植基地+農戶”模式,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完善了利益機制,提高了農戶的積極性,增加了收入,為鄉村發展帶來喜人變化。
文化資源的利用:營造文明和諧氛圍
中醫藥旅游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化資源的支持,文明鄉村的建設也可以以弘揚中醫藥文化為基點。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吸收了包括中醫藥文化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有著“仁、和、精、誠”等優良傳統,是當代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總結。宣傳中醫藥文化,能引導廣大民眾學習優良的傳統美德,從而營造出文明和諧的氛圍。
生態資源的利用:構建美麗鄉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生態環境優美的新農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要求之一。藥用植物的種植可以美化生態環境,很多藥用植物都可以作為綠化帶景觀,像銀杏、枇杷、紫薇、合歡等等??臻e的場地種植藥材既可以美化環境,還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一舉多得。
科技資源的利用:激發農村資源優勢
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是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首要素。政府和市場運用科技創新推動中醫藥產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舉措非常豐富,主要路徑為,結合特色資源、關鍵技術、國家政策、高級人才、市場研發、文化創意、研發基地等環節和要素,在充分激發社會資本活力和潛能的基礎上,打造兼具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產業體系。在此過程中,可以集中培訓農村勞動力,提高生產率;科學研發中藥材資源,增加產業賦能;改善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大旗已經舉起,充分利用中醫藥特色健康產品、中醫藥文化活動、中醫藥健康產業等形成中醫藥產業鏈,有助于在全社會形成尊重中醫、愛護中醫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中醫藥衛生資源、經濟資源、科技資源、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的作用,促進經濟和社會融合發展;充分挖掘中醫藥的深厚文化底蘊,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
內容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聲 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電話:15331714950,郵箱:ywny2011113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