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是一種單子葉植物類,別名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干燥鱗莖。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為“松貝”和“青貝”,后者習稱“爐貝”。產于中國云南、四川、西藏、青海等地。松貝的顯著形態特征就是“懷中抱月”。
“懷中抱月”的特點:此藥材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習稱“懷中抱月”;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2枚。先端鈍圓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鱗莖盤,偶有殘存須根。質硬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昆明英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專注中藥材,名貴藥材,種苗、技術研發和推廣的科技型農業公司。致力于中藥材全產業鏈建設,市場前景好的中藥材種源種苗,采用集技術研發、改良,種植、收購、加工、經營為一體的全新中藥材產業鏈經營模式,實現中藥材產業的規范化、集約化和高效化發展英武農業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種植戶+互聯網”取得了市場上的量大需求。歡迎想要購買川貝種子和種苗的需求者致電咨詢,英武農業竭誠為您服務。
1.現代研究表明,川貝母主要含川貝堿等多種生物堿,有鎮咳、祛痰、降壓、解痙、興奮離體子宮等多種藥理作用。但大量川貝堿能使神經中樞系統麻痹,呼吸抑制,血壓降低,心搏變慢。浙貝母含浙貝堿等多種生物堿,有鎮咳、降壓、興奮子宮及擴瞳等藥理作用。
2.川貝母性味苦、甘,微寒;浙貝母苦,寒。人肺、心經。功能化痰止咳,清熱散結。在臨床上,常用于肺虛久咳,痰少咽貝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均可用于痰熱咳嗽。常與知母同用,如二母散。但川貝性涼而甘,兼有潤肺之功,多用于肺虛久咳,痰少咽燥等癥,可與沙參、麥冬、天冬等養陰潤肺藥配伍;浙貝苦寒較重,開泄力大,清火散結作用較強,多用于外感風熱或痰火郁結的咳嗽,常與桑葉、牛芬子、前胡、杏仁等宣肺祛痰藥同用。
3.貝母還可用于凜癰瘡癰腫毒及乳癰、肺癰等癥。川貝母、浙貝母皆有清熱散結的功效,浙貝母較優。治凜病常與玄參、牡礪等配伍,即消凜丸;治瘡癰、乳癰,常與蒲公英、天花粉、連翹等配伍;治肺癰,可與魚腥草、鮮蘆根、慧該仁等同用。此外,近年來又以浙貝母用于甲狀腺腺瘤,常配合夏枯草、海藻、昆布、獲術等品應用。
川貝母主要產西藏(南部至東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也見于甘肅(南部)、青海、寧夏、陜西(秦嶺)和山西(南部)。喜冷涼氣候條件,具有耐寒、喜濕、怕高濕、喜蔭蔽的特性,氣溫達到30℃或地溫超過25℃時植株就會枯萎,海拔低、氣溫高的地區不能生存。在完全無蔭蔽條件下種植,幼苗易成片曬死,日照過強會促使植株水分蒸發和呼吸作用加強易導致鱗莖干燥率低,且貝母色稍黃,加工后易成“油子”、“黃子”或“軟子”。
川貝母的選地整地
1、選地:選背風的陰山或半陰山為宜,并遠離麥類作物,防止銹病感染,以土層深厚、質地疏松、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油沙土為好。生荒地可選種1季大麻,以凈化雜草、熟化土地、改良土壤結構、增加有機質。
2、整地:川貝母種植地需要在結凍前整地,清除地面雜草,深耕細耙,作1.3米寬的畦,每畝用堆(廄)肥15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油餅100公斤,堆漚腐熟后撒于畦面,淺翻,畦面呈弓形。
川貝母的播種方法
1、種子培育:在6~7月采挖貝母時選直徑1厘米以上、無病、無損傷鱗莖作種,鱗莖按大、中、小分別栽種,做到邊挖邊栽,每畝用鱗莖100公斤。栽后第2年起,每年3月出苗前噴鎮草寧,4月上旬出苗后及時拔除雜草并施稀人畜糞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7~8月果實飽滿膨脹、果殼黃褐色或褐色、種子已干漿時剪下果實,趁鮮脫?;驇Ч麣みM行后熟處理。
2、后熟處理:川貝母帶殼種子用過篩的細腐殖土,含水量低于10%,一層果實一層土,裝透氣木箱內,放冷涼、潮濕處。脫粒的種子,按1:4(種子:腐殖土)混合貯藏室內或透氣的木箱內。貯藏期間保持土壤濕潤,果皮(種皮)膨脹,約40天左右,胚長度超過種子縱軸2/3,胚先端呈彎曲,完成胚形態后熟可播種。
3、適時播種:川貝母通常9~10月下雪前播種,條播、撒播或用蒴果分瓣點播均可。
①條播:于畦面開橫溝深1.5~2厘米,將拌有細土或草木灰的種子均勻撒于溝中,覆蓋篩細腐殖土3厘米并用山草或無葉樹枝覆蓋畦面,每畝用種子2~2.5公斤。
②撒播:將種子均勻撒于畦面,以每平方米3000~5000粒種子為宜。覆蓋同條播。
③點播:趁果實未干時進行,將未干果實分成3瓣,于畦面按5~6厘米株行距開穴,每穴1瓣,覆土3厘米。此法較費工,但出苗率高。
川貝母的田間管理
1、搭棚:川貝母生長期需適當蔭蔽,播種后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蓋物,分畦搭棚遮蔭。矮棚高15~20厘米,第1年蔭蔽度50~70%。第2年降為50%,第3年為30%,收獲當年不再遮蔭。高棚高約1米,蔭蔽度50%。Z好是晴天蔭蔽,陰、雨天亮棚練苗。
2、除草:川貝母幼苗纖弱,應勤除雜草,不傷幼苗,帶出小貝母隨即栽入土中。每年春季出苗前,秋季倒苗后各用鎮草寧除草1次。
3、追肥:川貝母秋季倒苗后每畝用腐殖土、農家肥加25公斤過磷酸鈣混合后覆蓋畦面3厘米厚,然后用搭棚樹枝、竹稍等覆蓋畦面,保護貝母越冬,有條件的每年追肥3次。
4、排灌:川貝母1、2年生植株怕干旱,特別是春季久晴不雨應及時灑水保持土壤濕潤,久雨或暴雨后應注意排水防澇,冰雹多發區還應采取防雹措施,以免打折花莖、果。
川貝母病蟲害防治
1、銹病
【危害】銹病為川貝母主要病害,病源多來自麥類作物,多發生于5~6月。
【防治】選離麥類作物較遠,或不易被上河風侵襲的地塊栽種。整地時清除病殘組織,減少越冬病源。增施磷鉀肥或降低田間濕度,增強抗病能力。發病初期噴0.2波美度石硫合劑或97%敵銹鈉300倍液,亦可用代森銨或退菌特防治。
2、立枯病
【危害】立枯病危害幼苗,發生于麥季多雨季節。
【防治】注意排水,調節蔭蔽度,陰雨天揭棚蓋。發病前后用1:1:100的波爾多液噴灑。
3、根腐病
【危害】根腐病通常5~6月發生,根發黃腐爛。
【防治】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濕度,拔除病株。用5%石灰水淋灌,防止擴散。
4、蠐螬
【危害】蠐螬于4~6月危害植株。
【防治】用煙葉熬水淋灌(每畝煙葉2.5公斤,熬成75公斤原液,用時每公斤原液加水30公斤),或每畝用50%氯丹乳油0.5~1公斤于整地時拌土或出苗后兌水500公斤灌土防治。
5、地老虎
【危害】地老虎咬食莖葉。
【防治】早晚捕捉或用90%晶體敵百蟲拌毒餌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