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木芍藥、草芍藥、紅芍藥、毛果赤芍;
性味歸經:味苦,性微寒。歸肝經;
功 效: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主 治:用于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癮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產地分布:東北、華北、陜西及甘肅等。
入藥部位:毛茛科植物芍藥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性味:味苦,性微寒。
歸經:歸肝經。
功 效: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主治:用于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癮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炒赤芍:炒后藥性偏于緩和,活血止痛而不傷中,可用于瘀滯疼痛。
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勝,清熱涼血作用較弱。多用于閉經或痛經,跌打損傷。
赤芍的種植:
1、土壤:適合赤芍生長的土壤是沙質壤土。
2、種植:將赤芍種子均勻地灑在土壤里,深度為6厘米左右,然后在上方蓋4厘米左右的沙土,澆一次水。
3、移栽:2年過后再移栽赤芍,清除周圍的雜草,入冬之前要在赤芍周圍培土保溫,澆一次封凍水,幫助它順利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