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甜草根、紅甘草、粉甘草、烏拉爾甘草;
性味歸經:味苦,性微寒。歸肝經;
功 效: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
主 治: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氣喘咳嗽、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
產地分布:新疆、內蒙古、寧夏、甘肅、山西朔州。
中醫理論認為:甘草性甘、平,入心、肺、脾、胃經。
使用注意:不宜與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甘草有助濕壅氣之弊,濕盛脹滿、水腫者不宜用。劑量大久服可導致水鈉潴留,引起浮腫。
功 效: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
主 治: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氣喘咳嗽、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
甘草的種植:
1、土壤選擇:甘草喜光,一般生長在干旱或半干旱的沙土中或是沙漠地帶等,適應性很強。耐旱、耐熱、耐寒而且還耐鹽堿。種植地的地下或雖未一般要在一米五一下,同時土質疏松、排水好、土層深厚、土壤結構完善、酸堿度偏堿的土壤中種植。翻地是深翻,一般在秋季就需要將土地翻整過來,同時要將土塊敲碎,整平土地,即可等待種植。
2、栽培方法:首先我們需要先選種,然后將甘草的種子放入溫度為二十度左右的環境中進行悶種。大約七個小時左右拿出,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將水分晾干即可進行播種,這樣種子的出芽率可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甘草的種植時間也是比較廣的,一般春夏秋三季均可種植,但比較好的種植時間是五月份。播種一般是采用條播或穴播的方式,播種的行間距為三十五厘米左右、株間距為二十厘米左右。
3、田間管理:甘草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一般是在栽種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時候,在春季的時候需要進行追肥,主要是以磷肥為主,進行開溝環施。其次就是在栽種后的那年,一般至少需要進行三到四次澆灌,等到后期,可以慢慢的減少澆水的次數。等幼苗長到十二三厘米左右的時候,我們要合理的進行間苗,保證田間的苗間距。同時每年至少需要三到四次中耕除草,往后可隨機減少中耕的次數。
4、病蟲害防治:甘草的抗性是較強的,一般很少發病。但其中銹病、褐斑病以及白粉病也是存在在它的生長過程中的。這幾種病害基本上都是由于真菌感染所造成的,分別可以使用波美度石硫合劑、波爾多液、波美度石硫合劑加米湯進行防治。而常見的蟲害有蚜蟲和紅蜘蛛,蚜蟲和紅蜘蛛是很多藥材種植中都比較常發的蟲害,我們可以使用殺螟松或樂果乳油來進行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