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北防風、關防風(東北)、哲里根呢(內蒙古);
性味歸經:味辛、甘,性溫;
功 效:有發汗、祛痰、驅風、發表、鎮痛的功效;
主 治:用于治感冒、頭痛、周身關節痛、神經痛等癥;
產地分布:產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寧夏、甘肅、陜西、山西、山東等省區。
入藥部位 : 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
性味 : 味辛、甘,性微溫。
歸經 : 歸膀胱、脾、肝經。
功效: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
主治:感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破傷風等。
防風的種植:
1、選地整地:
防風是深根性草木,主根長50—60cm,應選陣勢高燥、排水優越的沙壤*地塊栽種。在黏地盤栽種的防風,根極短、分叉多、質量差。防風是多年生草木,整地時需施足基肥,每畝用廄肥3000—4000千克、過磷酸鈣15—20千克,深耕細耙。在我國北邊可做成1.3—1.7米寬的平畦,在我國南邊多雨地域可做成寬1.3米、溝深25cm的高畦。
2、間苗補苗:
當苗高5—6cm、植株呈現第一片真葉時,按株距6—7cm間苗,待苗高10—12cm時,按13—16cm的株距定苗。間苗時,若發明缺苗,應實時補苗。
3、中耕除草:
6月要持續屢次除草。間苗時要除草1次。定苗時持續1次中耕,翌年中耕2—3次。當植株高30cm左右時,先摘除老葉,后培*壅根,以防其倒伏。入冬時連系清算田間雜草、老葉,再次培*。
4、追肥:
普通施肥3次。第一次在間苗時,每畝施稀人糞尿1000千克,輕澆于行間。第二次于定苗后,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第三次于8月下旬,每畝施過磷酸鈣25千克。
5、打薹:
對兩年生以上的植株,在6—7月抽薹著花時,除留種外,發明花薹時應實時將其摘除。
6、排灌:
在收獲或栽種后到出苗前,應堅持泥*潮濕。防風耐旱才能強,不需灌溉。旱季要實時排水,以防積水爛根。
7、采收:
冬天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或春天在抽芽前采收。用種子繁衍的防風,第二年就可播種。春天分根繁衍的防風,在水肥足夠、發育繁茂的前提下,當根長30cm、粗1.5cm以上時,昔時便可采收。秋播的于翌年10—11月采收。采收時須從畦一端開深溝,按遞次發掘,根挖出后撤除殘留莖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