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苦槐、白頭蒿子;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心、肺經;
功 效:清熱燥濕,止痛,殺蟲;
主 治:痢疾,胃痛,白帶過多,濕疹,瘡癤,頑癬;
產地分布:中國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河南、西藏。
入藥部位 : 種子。
性味 : 味苦,性寒。
歸經 : 歸心、肺經。
功效:性寒,味苦,入胃經,可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痢
主治:熱毒瘡癤、潰瘍、白帶、瀉痢等病癥,還可以清胃熱,可用于治療胃熱、胃脘痛等病癥,制成軟膏外用,還可以治療濕疹、頑癬等皮膚疾病?,F代醫學研究苦豆子還可以鎮痛、安神、催眠,對心血管系統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可以降血脂、降血壓。此外,苦豆子還可以抗炎、抗病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苦豆子的種植:
由于苦豆子喜干燥、陽光、耐旱寒,所以可選擇地下水位高,土壤呈中性或是堿性的輕鹽沙壤土中種植。翻耕土地時深約25cm,適家選用中性或是酸性的肥料(如氮肥用尿素、過磷酸鈣),施肥時進行1光灌水,灌水量約為0.24立方米。
播種期,苦豆子的種子萌發適宜溫度為25至30℃,通常采用條播的方式播種。在苦豆子苗長至10厘米高時進行依據株距10cm進行定苗。生長期適量灌水,在7月中旬追肥,同時這時可以進行人工除草,有還要對病蟲害做好有效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