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益母蒿、坤草、茺蔚;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肝、心包、膀胱經;
生長習性:喜溫暖較濕潤環境,耐嚴寒。一般土壤均可栽種。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壤土及排水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功 效:活血調經,利尿消腫,清熱解毒;
主 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瘡瘍腫毒;
產地分布: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
入藥部位:新鮮或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苦、辛,微寒。
歸經:歸肝、心包、膀胱經。
功效: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利尿消腫,清熱解毒;臨床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后血暈、瘀血腹痛、跌打損傷、腎病水腫、小便不利、尿血、癰腫瘡瘍。
《本草匯言》謂之“行血而不傷新血,養血而不滯淤血”,是婦科常用中藥材。它是歷代中醫用來治療婦科疾病、益身養顏的良藥,全株富含硒、錳等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抗疲勞的功效。將干益母草煅制成灰,其色白而細膩,能夠吸附表皮毒素及各種刺激性物質,故能夠治療粉刺,且有美白養顏的作用。
禁忌:孕婦慎用。
種植方法:
用種子繁殖。一般采用直播。分秋播和春播。選地施足基肥,翻耕整地做畦,順畦按行距40厘米,劃1厘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用鋤推平澆水。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濕潤,半月可出苗。用中藥材播種機,速度快。
田間管理:
苗高6厘米高時,按株距10-15厘米定苗,定苗后,適時松土鋤草,小水勤澆。注意培土,以防倒狀。抽莖開花時,要追肥一次。
主要病蟲害:
在生長中期易發生白粉病和銹病。白粉病可用5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500-1000倍液噴霧;銹病可用97%敵銹鈉200-25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主要有地老虎為害幼苗,可用90%敵百蟲原藥1500倍液澆注毒殺。
收獲加工:
全草入藥為益母草。果實為茺蔚子入藥。在夏、秋間花開時,割取地上全草,曬干。果實(充蔚子)在秋季成熟后采收,曬干,去凈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