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秋葵、棉花葵、假陽桃、野芙蓉、黃芙蓉、黃花蓮、雞爪蓮、疽瘡藥、追風藥、豹子眼睛花;
性味歸經:甘,寒;
藥材特性:
宿根較粗壯,直徑0.5~1厘米,彎曲或扭曲,有時有愈合的傷痕。表面黃棕色或淡灰棕色,較粗糙,可見凸起的根痕;支根圓柱形,順直或稍彎曲,表面淡灰黃色或黃白色,有較順直的細縱皺紋。質柔軟,輕泡,不易折斷,斷面外層纖維性,木部黃白色,有粉塵散出。氣微,味微甘,有粘滑感。
功效:清熱解毒,潤燥滑腸;
主治:
種 子:用于大便秘結,小便不利,水腫,尿路結石,乳汁不通;
根、葉:外用治疔瘡,腮腺炎,骨折,刀傷;
花 :浸菜油外用治燒燙傷;
產地分布:河北、山東、河南、陜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廣東和福建等省區。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潤燥滑腸。
種子:用于大便秘結,小便不利,水腫, 尿路結石,乳汁不通。
根、葉:外用治疔瘡,腮腺炎,骨折,刀傷?;ǎ航擞屯庥弥螣隣C傷。
根:甘、苦,寒。利水,散瘀,解毒。用于水腫,淋證,乳汁不通;外用于癰腫,痄腮,骨折。
莖或莖皮:甘、滑,寒?;钛?,除邪熱。用于產褥熱;
莖皮:外用于燙傷。
葉:甘、寒、滑。解毒托瘡,排膿生??;外用于癰疽疔瘡,痄腮,燙傷,(研末敷)刀傷出血。
花:甘,寒、滑。通淋,消腫,解毒。用于砂淋;外用于癰疽腫毒,(浸油涂)燙傷,小兒禿瘡,(燒存性研末治)小兒口瘡。
種子:甘,寒。健胃潤腸,利水,通乳,消腫。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飲食,二便不利,水腫,淋證,乳汁不通,癰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種子3~5錢,水煎服或研粉每服0.5~1錢;根、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種子繁育:
3月25日至4月10日(清明前后一個星期),具體還可根據當地氣候進行安排,期間用營養缽育苗(土壤及用肥可參照棉花要求),每畝打缽1200~1500個。將種子用溫水浸泡24小時,再用多菌靈攪拌種子,苗床禁用除草劑。下種前缽體應先澆水,蓋土不要厚。做小拱棚,蓋好薄膜,7~10天左右苗出土后,應特別觀察天氣變化,控制好溫度,以防過熱或 過冷,傷害幼苗,棚內溫度控制在20~35攝氏度之間。適時人工除草,每缽留壯苗一株,移栽前可噴一、二次矮壯素和多菌靈。移栽苗高度應不超過20厘米。
苗缽移栽:
大麥茬田在5月下旬,小麥茬應在6月上旬移栽,空白田應提前至5月中旬,具體根據當地棉花移栽時間安排定植。用制缽器按行距1.3~1.5米、株距65~80厘米開穴移栽。每畝下復合肥10~20公斤或適量的農家肥,肥沃的菜地應適當控制施肥,將苗缽移入穴中,苗缽上平面與田畝相平,培土,澆足水。
田間管理:
對未成活的苗要及時補齊,苗期應少追肥或不施肥,人工除草少用或不用除草劑。平時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施肥原則是:注重追施腐熟人畜糞肥,農家肥為Z佳肥,看苗施肥,化肥不要太近穴,施深肥,注意使用氮、磷、鉀平衡的復合肥。在開花中期再施一次高磷、高鉀肥,使其多孕蕾多開花。
病蟲害防治:
黃蜀葵栽培粗放,無重大病蟲害發生,基本上不需要打藥。6月下旬、7月上旬,剛孕蕾時為了控制植株陡長,可噴2次矮壯素,間隔7~10天使用。特別是梅雨季節應做好清溝挖墑工作,力爭做到雨止田干,植株不可太密,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為了防止田間殘留病菌,可使用多菌靈或托布津等殺菌劑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