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滇龍膽、龍膽、苦膽草、膽草;
性味:味苦、澀,性大寒;
功效:清肝火,除濕熱,健胃;
主治:治目赤頭痛,耳聾耳腫,脅痛,口苦,咽喉腫痛等,用量3-6g;
主產:云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
龍膽草性味苦、寒,歸于肝、膽經。
其功效與作用為:
1、清熱燥濕、瀉肝膽火,可以減輕肝臟細胞的壞死,對于肝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并且可以使膽汁分泌增加,加速胃液的產生、增加食欲,促進消化道的分解和吸收,有很好的保護消化系統的功效;
2、龍膽草含有龍膽堿,其可以產生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并可以降低體溫、鎮痛,也有一定的降壓利尿的作用;
3、研究發現龍膽草的原料制成的龍膽煎劑,有抗菌、消炎、提高免疫調節的作用,對于濕熱黃疸、小便淋痛、陰囊腫脹、癢、濕熱帶下、肝膽實火之頭痛、頭脹、目赤腫痛、耳聾、耳腫、脅痛、口苦等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4、龍膽苦甙對于瘧疾即瘧原蟲有抑制和殺死的功效和作用;
5、龍膽草的使用禁忌:脾胃虛弱、腹瀉、無濕熱實火的患者忌服,同時空腹要忌服,一定要飯后服用。
繁殖技術:
1、分株繁殖:龍膽草的分株大部分是在4月初春未發芽之前進行的。根被挖掘出來并分成小團。每個群集應該有1或2個小芽,然后是行間距1.3,株距0.7至1英尺種植,不要讓芽從土壤表面出來,以免被風吹干。
2、種子繁殖:龍膽草種子繁殖可分為秋播和春播。秋播一般播種于11月,春季萌發于次年,為了播種均勻,在種子中加入適量的細沙或腐殖質,用條狀。春播前應對龍膽草進行預處理,即種子與細沙1:3混合,保持濕度,埋在室外,受冬季低溫影響,然后取出行間距為1到1.3英尺。植物間距為0.7至1英尺,覆蓋土壤為2至3個點,每英畝的播種量為3至4兩個。
管理:
1、及時除草:除草時不應受種植龍膽的雜草數量限制,除了去除、清除和看草的原則,不要等待雜草長大,形成草然后拉草,勞動和傷害。
2、合理的松散土壤:松散土壤的目的是防止表面土壤壓實,改善土壤氣體,減少水分蒸發,并去除發芽過程中的雜草。移植的第一年應該放在第二年。當你發現土壤時,松開土壤。移栽幼苗后,應用手或指甲除去澆水造成的板坯。注意移植的幼苗在松開時是傾斜的,不要太深,以免傷害幼苗或帶出幼苗。一般來說,移栽后,龍膽田與除草相結合應松散2至3次。
3、及時追施:龍膽草苗發芽后,為了盡快促進秸稈的平滑,葉片追施可以在葉片延伸到花蕾后和開花期間進行。氫鉀、葉面肥、高產葉面肥,濃度見說明書,適合葉面施用。3~4歲的龍膽草可以在生長期間進行適量的追根,一般每平方米100~150克葉面肥料、磷酸二氫銨50克、農家肥3公斤,方法是根據溝線的空間,深2~3厘米,將上述肥料放入溝內并覆蓋土壤。
4、稀疏花蕾:種植龍膽草時,會減少營養物質的消耗,促進根莖物質的積累,加速根莖的生長。芽后應去除所有非收獲區域。
病害防治:
1、土壤消毒:土壤肥力高,幼苗生長良好,生長大,抗病能力強,還可以提高經濟產量,所以一般在移栽前施用有機肥3000千克、磷酸二銨10千克,同時使用400倍多菌靈或800倍迪克森澆水苗床的時間可以控制疾病指數低于20%。
2、幼苗消毒:龍膽草種子和幼苗全部通過細菌傳播,播種和移栽前用蘇打錳鋅600倍液浸泡種子和幼苗3~4小時,選擇無病毒株。
3、合理密植:為減少地表暴露,減少植物與土壤的接觸面積,一般每畝移栽10萬至10萬株幼苗,并在距離兩側40厘米處種植玉米苗床。對于高稈作物,遮蔭的主要功能是減少陽光直射,使龍膽葉片變黃,降低植物的抗病性,增加單位面積的經濟收益。
4、化學防治:春季龍膽草在低溫時很容易得病毒病,葉片皺紋和褪綠的表現,病毒感染的植物首先被斑點感染,所以一旦發現病毒病,它應該立即800倍植物病害精神每5至7天噴一次,甚至噴灑3次,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確保穩定的產量和高產量。
5、被破壞的殘留物:大量的病原體是龍膽病葉的主要感染源,因此有必要在秋季徹底清理田園,做好園藝工作,并將垃圾集中在領域。